12月15日記者從四川漁子溪水電站獲悉,12月14日,四川漁子溪水電站完成蝶閥主要部件運輸作業,成功破解蝶閥改造項目“最難運輸”難題。四川漁子溪水電站于1966年開始建設,1972年建成投產,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建成的第一座高水頭、長隧洞試驗電站。其蝶閥位于岷江畔五臺山半山腰調壓井處。蝶閥是重要安全保障設備之一,相當于水電站的“心臟瓣膜”,作用類似家用自來水的水龍頭,通過開關閉合保障水電站每年檢修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可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切斷水源,保證機組安全,保障四川電網穩定運行。 此次蝶閥改造項目啟動前,原有蝶閥已使用近50年,其運行期間曾經歷“5·12”汶川特大地震,閥芯、閥軸等一定程度變形損壞,后期外部銹蝕嚴重,多處密封漏水,嚴重影響電站安全穩定發電。今年,國網四川映秀灣電廠正式啟動四川漁子溪水電站蝶閥改造項目。 據悉,蝶閥總重達30噸、部件多、體積大,且由于地質災害、惡劣天氣等因素不可控,“蝶閥上山”是此次改造工程中最主要的難題。 考慮到目前四川山地索道無單次運輸十噸以上重貨物的參考借鑒經驗,四川映秀灣電廠將蝶閥閥座分體設計,單件輕量化為約9噸,并通過優化結構及組裝方式,將蝶閥閥芯輕量化為9.8噸。 同時采取新建一條772米的分段式物資運輸索道運送蝶閥上山。該運輸索道按照15噸級重載貨運標準建成,搭建位置地處峽谷,風力、風向不穩定。在搭建索道前,根據運輸需求,嚴格選定索道搭建位置,反復建模計算相關參數,確保索道設計符合安全要求。此外,按照森林防火管控要求,索道原定的焊接連接方式均改為螺栓組裝,對工藝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僅搭建該索道的5個支架便使用了上千顆螺栓。 12月7日至12日,索道全部建成并完成驗收及試吊檢驗。14日上午10點39分,整個蝶閥的最重部件——閥芯經由運輸索道被平穩送至垂直跨度270米的調壓井,成功破解蝶閥改造項目“最難運輸”難題,據了解,改造完成后,電廠每年可將機組全停水檢修工期縮短20——30%,增加發電量約800萬千瓦時,源源不斷地將清潔能源輸送至成都平原。